不懈努力!為青蒿抗瘧提供廣東經驗發表時間:2022-06-07 17:21 2022年4月25日是第15個“世界防治瘧疾日”,瘧疾作為一種古老的傳染病,被列為全球三大公共衛生問題之一。在中國民間,瘧疾俗稱“打擺子”,是通過由瘧原蟲引發的急性傳染病,多經蚊蟲叮咬傳播。瘧疾感染者會間歇性發冷發熱,如不及時接受治療,可能會出現重要器官損害而死亡。 為了抗瘧,廣東一直在不懈努力。4月29日,廣東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召開廣東青蒿抗瘧情況媒體通報會,介紹青蒿抗瘧的歷史積淀、奮斗歷程和顯著成效。 自1967年至今的50多年間,廣州中醫藥大學青蒿抗瘧團隊不間斷地奮戰在全球抗瘧一線。廣東中醫藥人為人類控制瘧疾流行貢獻了中醫智慧,創立了全球抗瘧中國方案。20年來,分別在東南亞、非洲、南太地區等6個國家開展了復方青蒿素消除瘧疾項目,直接受益民眾超過2000萬人次,累計派出抗瘧專家260余人次,在外累計工作超24590天,培訓當地基層抗瘧員超過10000人,專業技術抗瘧員超600人。 與瘧疾斗爭的過程中,藥物的研發從來不是一勞永逸的。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針對已有藥物存在的藥效時間短、服藥時間長、患者依從性差等問題,廣州中醫藥大學青蒿抗瘧團隊開展復方青蒿素藥物的研發并不斷升級,目前已研發出第四代產品。2004年至今,廣州中醫藥大學與新南方集團共同組建廣東青蒿抗瘧團隊,成功研制出第四代青蒿素復方-青蒿素哌喹片,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藥,國際多中心臨床研究結果表明其具有高效、速效、低副作用與服藥簡便等諸多優點。青蒿素哌喹片目前已在40個國家取得國際專利保護,在36個國家完成商標注冊,已在全球26個瘧疾流行國家上市銷售,多年來已成為尼日利亞、坦桑尼亞和肯尼亞等瘧疾高度流行國家自由市場的主要抗瘧藥品。 同時,廣東省推進優質青蒿品種培育選育取得了顯著成果。單株的青蒿素含量從0.5%提高到2.97%。全球平均每噸青蒿大約可提取青蒿素5公斤左右,在梅州豐順種植的優質品質則可達12公斤,遠超全球平均水平。 1967年至今的50多年間,以李國橋教授、宋健平教授為代表的廣州中醫藥大學青蒿抗瘧團隊,不間斷地奮戰在全球抗瘧一線。特別是2003年以來,在國家和省的支持下,該團隊分別在東南亞(柬埔寨)、非洲(科摩羅、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南太地區(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多個國家實施復方青蒿素消除瘧疾項目取得了顯著成效。 目前,柬埔寨已進了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的預消除瘧疾國家行列。科摩羅全國瘧疾發病率下降超98%,已實現瘧疾零死亡。圣普首個試點區域首次實現了連續8個月零瘧疾報告。巴新試點地區基里維納島4.5萬人口瘧疾感染率下降幅度超95%,實現了瘧疾零死亡。據統計,復方青蒿素消除瘧疾項目實施以來,瘧區直接受益民眾超過2000萬人次,累計派出抗瘧技術專家260余人次,培訓當地基層抗瘧員超過10,000人、專業技術抗瘧員超600人,累計支持瘧區國家使用廣東原創的青蒿素復方制劑2000萬人份。成功建設6個海外抗瘧中心。 宋教授團隊調研瘧疾情況 2021年,世界衛生組織宣布中國獲得“無瘧疾認證”,中國也是30多年來世衛組織西太平洋地區第一個獲得無瘧疾認證的國家。中國在成功消除瘧疾的同時,為全球抗瘧實踐積累了大量經驗。 廣州中醫藥大學青蒿研究中心主任宋健平介紹,這些經驗歸納起來其實是12個字——“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分類指導”。采用青蒿素復方全民服藥、群防群治,將中醫整體辯證觀運用到疾病防控領域,采取群體辨證施治方法,滅瘧求本,通過創新瘧疾防治新策略,從個體治療擴展到群體藥物干預,從殺滅原蟲無性體到清除配子體,得以逐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瘧疾防治方案。同時,在中醫理論指導下,廣東這幾十年在亞非國家控制和消除瘧疾的實踐過程中亦形成了獨特的“廣東經驗”。 據介紹,“廣東經驗”是一種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適合于經濟欠發達國家在公共衛生體系健全和能力不足的情況下,采用的最經濟可行的快速消除瘧疾方案。 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醫藥局局長徐慶鋒表示,青蒿素是中醫藥給全世界人民的禮物,廣東是青蒿抗瘧的發源地,更是當今青蒿產業化國際化的先行地。廣東中醫藥人進一步加快推進中醫藥強省建設,繼續支持我省團隊推進青蒿素控制瘧疾項目實施,推動青蒿素防治瘧疾策略研究,努力為共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作出更大的貢獻! 文章來源: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