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節“走近嶺南名醫”】劉小斌:堅定傳承“鐵濤理想”,積極探索中西醫結合發表時間:2021-08-23 09:15 從古至今,在世人眼里,醫生是一個神圣的職業。沒有高尚的醫德,精湛的技術,無以成大醫。大醫精誠是中醫的誓言,也是民族的驕傲。 8月19日是中國醫師節。在醫師節前夕,我們拜訪了三位在紫和堂坐診的嶺南名醫。70歲、80歲高齡的大醫名師,仍堅持每周一次在紫和堂國醫館為社區居民治病看診。他們總是笑靨如春,為就診的病人提供行之有效的診療方案;他們摒棄門戶之見地進行中西醫結合,與時俱進探索中醫藥現代化······ 大醫精誠,仁德為先?,F將專訪分期刊出,讓我們一起走近大醫,從他們數十年如一日的從醫故事中,細品他們對于中醫精神和醫者仁心的詮釋。 本期名醫——劉小斌 劉小斌,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學術傳承人,師從鄧老40余年,深得鄧老真傳,擅長中西醫結合診治重癥肌無力等神經肌肉疾病,享受國務院頒發特殊津貼。 劉小斌 鄧老是中醫藥界的精神坐標,鄧老的“鐵濤精神”讓劉小斌對所從事的中醫藥事業產生了堅定的文化自信心。 中西醫協同防治新冠肺炎,兩者缺一不可 中醫藥學包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凝聚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博大智慧。劉小斌認為,今天接種疫苗,也可以用中華文化去解讀,“應接盡接”“愿接盡接”就是一種解讀。 劉小斌說,廣東西醫界曾稱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是“開明中醫”,鄧老也曾撰寫“新技術革命與中醫”論著,因此把鄧老作為中醫坐標與西醫對立起來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當前,要中西醫結合預防診治印度變異病株“德爾塔”、秘魯變異毒株“拉姆達”,疫苗接種與大鍋湯煎煮中藥兩者缺一不可。 劉小斌認為,由于疫苗新藥研發都是滯后的,病毒是變異的,而中醫藥是現時的,故鄧老有幅題詞:“防治流感是中醫的強項,不怕病毒如何變,都跳不出中醫的手心”。至于小部分接種疫苗后仍感染者或成重癥者,從臨床角度看沒有什么值得大驚小怪的,我們不能因此學習西方走“群體免疫”的道路。 “西藥中用”治療重癥肌無力癥 實現鄧老遺愿 劉小斌說:“在我心中,一名合格的‘醫師’,要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理念,專業技術精益求精,我引邱仕君教授黽勉我的一句話:擇一事,終一生,不為繁華易匠心?!?/span>
“重癥肌無力中醫??频慕?,是鄧老生前遺愿之一,為此鄧老把首屆‘岐黃獎’所獲獎金100萬元,用于重癥肌無力與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泵鎸Σ∪丝偸且荒槾认槲⑿Φ膭⑿”罂偸钦f:“重癥肌無力不是絕癥,可以治療!不用聞之色變!”
根據《中國重癥肌無力診斷和治療指南》2015版、2020版,重癥肌無力(簡稱MG)被認為是“不可治愈但可治療”的疾病。
“脾胃虛損,五臟相關,是中醫診治重癥肌無力的核心病機。”劉小斌說,中醫或中西醫結合治療重癥肌無力的優勢在于,大部分兒童青少年及成人MG中,早發的單純眼肌型與輕度全身型患者,無需使用類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劑;而對于長期使用上述藥物的患者,中醫藥也可起增效減毒作用。對于中度全身型、重度全身型與危象患者,則提倡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
“20年了,我還是‘西藥中用’。我在搶救MGFA分型Ⅴ型(氣管插管)危象病患時,都沒有采用激素沖擊、丙球沖擊、血漿置換等方法。”
最近劉小斌剛搶救過一例MGFA V型、MUSK抗體陽性的33歲女性危象患者。她在外院氣管插管前后已經用了新指南中所列的各種治療方法,然而氣管插管后第12天仍不能脫機,考慮要切開氣管。患者轉院后獲劉小斌與醫院ICU專家一起搶救。
“我用鄧老留下的老方法,中西醫結合沒有切開氣管。8天后拔氣管插管,10天后拔胃管,患者前后住院26天出院,花費7.5萬元?!本拖癞斈赅嚴嫌眉t筆細細批改弟子醫案論文一樣,劉小斌也用紅筆仔細地記下了治療詳情的批注。 “仁心仁術”是鄧老的遺囑。劉小斌不忘鄧老“為醫而生”的教誨,從醫生涯數十年如一日,勤勉治學、嚴謹從醫,而這,也正是“仁心仁術乃醫之靈魂”。 (以上部分內容來自羊城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