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瘧疾日:廣東抗瘧團隊為零瘧疾貢獻中國智慧 今年我國有望實現消除瘧疾發表時間:2020-04-27 16:43 今年4月26日是第13個“全國瘧疾日”,宣傳主題為“消除瘧疾控新冠,同防輸入再傳播”。今年也是我國實現消除瘧疾目標年,及時發現、報告、診斷和治療輸入性瘧疾病例,防止瘧疾輸入再傳播,是實現消除瘧疾的關鍵。 瘧疾被列為全球三大公共衛生問題之一。在消除瘧疾的道路上,廣東抗瘧團隊在傳承和創新中國抗瘧方案的同時,還協助國家為非洲國家抗擊瘧疾提供了“中國智慧”。 01今年我國有望實現消除瘧疾“中國有望于明年消除瘧疾,這將是一個巨大的成就。中國在抗擊瘧疾方面的顯著優勢表明,中國支持非洲衛生健康事業有著廣闊前景,可以發揮更大作用。”全球防治艾滋病、結核病和瘧疾基金會(以下簡稱“全球基金會”)執行主任彼得·桑茲在2019年舉行的非洲聯盟第32屆首腦會議期間接受采訪時如是表述。 數據顯示,新中國成立之初,瘧疾病發率為5.6%,死亡率約1%,極大威脅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因患者病發時體溫忽冷忽熱、全身顫抖,這一傳染性疾病在民間也被俗稱為“打擺子”。40年間抗瘧不止,瘧疾的陰影在中國已幾近銷聲匿跡。 1967年5月23日,全國瘧疾防治研究協作會議召開,研究治療瘧疾的藥物。1972年,屠呦呦和團隊從中醫古籍中得到啟迪,改變青蒿傳統提取工藝,分離出抗瘧有效單一成分“青蒿素”。在公共衛生領域,中國采用“線索追蹤、清點拔源”和“1-3-7”策略,有效控制住國內瘧疾疫情。此后感染數量大幅下降,從2016年8月至今未報告任何一例本土感染的瘧疾病例。 2010年制定的《中國消除瘧疾行動計劃》明確了2020年實現全國消除瘧疾的目標。根據世衛組織相關規定,一個國家或地區至少連續三年確認無本土病例時,即可向世衛組織申請“無瘧疾”認證。據了解,目前,中國正在全國范圍內開展“零瘧疾”確認工作,對歷史上曾發現過瘧疾的24個省份一一進行情況核實,全部核查工作將在年底完成。 02為“無瘧世界”貢獻廣東力量 在全球,瘧疾仍是三大公共衛生問題之一。根據世衛組織發布的《2019年世界瘧疾報告》,全世界估計發生2.28億例瘧疾病例,死亡人數達40.5萬,主要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對此,世衛組織領導全球推行了病媒控制策略(蚊帳、殺蟲劑)和以青蒿素為基礎的聯合藥物治療。 在國家部委和廣東政府支持下,廣東有關高校和藥企,致力于解決這一公共衛生問題,漂洋過海“出口”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結合各國實際有所創新,先后在柬埔寨、科摩羅、肯尼亞、巴新等推廣“復方青蒿素快速清除瘧疾項目”,幫助當地控制瘧疾,成績斐然。 李國橋教授作為廣東本土科學家和廣州中醫藥大學首席教授,是中國方案的主導者。在他的推動下,廣州中醫藥大學和廣東新南方青蒿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成立廣東抗瘧團隊,歷經10年努力,幫助科摩羅實現瘧疾零死亡、瘧疾發病率下降幅度達98%以上。 2019年年末,廣州中醫藥大學、羊城晚報、廣東省商業聯合會、廣東珠光集團和廣東新南方中醫研究院聯合發起成立廣東省致誠瘧疾防治基金會,作為中國唯一一家以瘧疾防治為己任的國際性非公募基金會,以“致愛至誠為一個無瘧疾的世界”為使命,開展瘧疾防治人道主義救援行動。 廣東抗瘧團隊將繼續堅持現代中醫藥傳承創新,用中國瘧防技術和藥物,用中國的傳統醫學智慧幫助世界消除瘧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