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老涼茶專題-人物篇
涼茶是具有中醫藥元素的飲品,是祖國中醫藥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03年,國醫大師鄧鐵濤針對現代生態環境的改變和現代人體質的變化,與時俱進地改良傳統涼茶組方,推出了更適合現代人喝的現代涼茶———鄧老涼茶,期望將中醫“上工治未病”的預防醫學理念通過一杯涼茶進行普及,將現代社會人們由于環境污染、壓力大、熬夜、缺乏體育鍛煉而產生的亞健康疾病進行預防。這杯涼茶,在傳統中醫藥的傳承與創新中已取得可喜的突破。
談到涼茶,人們自然會想到大街小巷都能看見的涼茶店,店鋪里的大葫蘆幾乎成了涼茶店的形象代言。廣州的涼茶歷史悠久,涼茶為嶺南民眾特別是為當時醫療條件普遍不足的大眾健康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也幾乎成了很多地方百姓日常防病治病的良藥。
2003年,國醫大師鄧鐵濤針對現代生態環境的改變和現代人體質的變化,與時俱進地改良傳統涼茶組方,推出了更適合現代人喝的現代涼茶———鄧老涼茶。很多人都很好奇,鄧老為什么要做涼茶?鄧老涼茶為什么是最適合現代人喝的涼茶?帶著這些疑問,記者釆訪了鄧老涼茶的創始人鄧鐵濤。
鄧老涼茶是適合現代人喝的涼茶
記者:鄧老,您對涼茶的定義是什么?
鄧老:涼茶是我們廣東飲食文化的一個亮點,因為廣東人知道涼茶是清熱的、解毒的、保健的,是廣東特有的藥飲文化,也是廣東中醫學界的一大創造和發明。因為它能預防疾病,有一點小毛病,感冒、傷風、喉嚨痛什么的,喝了以后就會痊愈。涼茶兩個字說明了它本身是一個很好的保健品,是具有中醫藥元素的飲料。
記者:鄧老涼茶與其他涼茶比較有什么特點?
鄧老:鄧老涼茶是在繼承了前人涼茶療效的基礎上,進行了研究改造出來的。過去涼茶有很多是偏涼的,因為那個時候的人們沒有今天的生活條件,曬太陽的機會比較多,體力勞動的機會比較多。現代人出門坐車,上樓坐電梯,曬太陽的機會比較少,還有環境污染等,但是同樣受病害的入侵。現代人,尤其是都市人普遍工作壓力加大,生活模式和生活習慣的改變導致“亞健康”等狀態的出現,這是一種不容忽視的現象。我針對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特點、體質、飲食等特點,在改革經典名方———五味消毒飲的基礎上研制推出了“鄧老涼茶”配方。這個方由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白茅根、桑葉、甘草六味中草藥組成。其中金銀花深具清熱解毒、涼血利咽之效,抑制流感病毒功效顯著;野菊花味苦入肝、味辛入肺,常用于風火上攻,熱毒蘊結,與金銀花同用,倍增清熱解毒之效;蒲公英、白茅根則能利濕通淋,清熱利尿,二者使體內熱毒隨小便排出體外,此外,桑葉清肺潤燥,白茅根味甘能生津,配以甘草調和諸藥,整方清熱解毒,口感輕清甘淡又不會太過苦寒,使其深具涼血解毒、清肺潤燥、平衡養生的功效。我們鄧老涼茶觀察了現代人由于環境改變,生活壓力大而普遍容易患的毛病,特別吸取了中醫對外感外邪和胃病血氣的藥方,所以是比較適合現代人的預防普遍疾病的藥方。
所以,現代人容易患的毛病和普遍易患的疾病,可以通過喝一杯鄧老涼茶預防。
“防重于治”是中醫最高理念
記者:鄧老您作為國醫大師,為什么做涼茶?
鄧老:很多人問我“怎么賣起涼茶啦”,其實,這最符合我們中醫最高的理念———防重于治。中醫不是讓人病倒后才醫的,中醫經典里也說過“上工治未病”,意思是最高等的醫生是當人還沒有發病的時候就治療啦,所以有一門學問叫養生學。中醫很講究養生,等疾病來了以后才進行治療,是一種消極的做法。中醫養生是在疾病沒有來的時候就把我的身體強壯起來,《黃帝內經》中說:“正氣內存,則邪不可干。”就是我們人身體有正氣在,病邪就不能侵入。
中醫治療是把病菌趕走,而不是把它殺死。把它殺死是下下策,因為這個病邪還有毒素,你把它殺死后,毒素還在你的身體里邊。我們是把它趕走,就是慢慢地排泄掉,或者從痰里邊排泄或者從小便里邊排泄或者從大便里邊排泄,所以這個鄧老涼茶在我們中醫里邊叫做最高理論的“上工治未病”,沒有病的時候就開始治病。有點不舒服、上火喝點涼茶就不會引起其他的疾病。上火會影響身體的抵抗力,涼茶沒有針對某一種病,而是把身體掃干凈,等于是清道夫,有病邪就把它趕走,有內毒素等等就把它排掉。而且,這個也是很符合我們中國國情的。試問,如果一個人發病了,動不動就住院,你要花多少錢?而喝一杯涼茶才多少錢?而且喝后精神爽利,何樂而不為呢?所以我就同我的學生朱拉伊講,他就提議,把這個藥方做成產品讓大家都能喝到。因此,我們就研究中醫文獻,研究了前人的涼茶,然后推廣了比較平和,適合現代人喝的鄧老涼茶。
天天喝鄧老,健康長相伴
記者:鄧老涼茶可以天天喝嗎?
鄧老:如果是到了流感高發時,鄧老涼茶有一定的預防作用。如果你感冒了,你想要它有個發散作用的話,就喝那個蜜煉膏;如果你不想發散的話就吃沖劑,如果你有糖尿病你就服那個沒有糖的沖劑,所以這一系列的產品是一個科學,不是一般的賣草藥。
涼茶是涼的,寒而不涼是中醫術語,上火是熱的,口發痰,熱是口渴,涼是口里發淡,只想喝水,如果有一點感冒時可以用二三片生姜煮水沖涼茶(沖劑)。鄧老涼茶是預防的產品,預防勝于治療,可以天天喝。
人物鏈接
大醫精誠
———國醫大師鄧老其人
國醫大師鄧鐵濤是當代世界著名的中醫學家,人們都熱情地尊稱他為“鄧老”。他的一生極富傳奇———從一個普通的中醫生,一步一個腳印,終于成為我國著名的中醫學臨床家、理論家、史學家、教育家。
1916年10月,鄧鐵濤生于廣東開平一個名醫世家,祖父給他起名“錫才”。父親鄧夢覺執著于行醫濟世,先是奔香港追隨名醫學師,后又回廣州開業坐堂應診,這深深地影響了少年鄧錫才,他常利用節假日陪父親坐堂。初中畢業后,錫才考上了廣東省中醫藥專門學校,修讀了《醫學通論》等30門功課,系統地接受了中醫高等教育。學生時代的錫才,不僅注重醫術的鉆研,還十分關注“中醫出路何在”這樣的大是大非問題。也就在此時,他去番禺考取了中醫師資格,他嫌錫才的名字太俗氣,給自己改了個頗具氣概的名字———鐵濤。
1937年,鄧鐵濤從中醫藥專門學校畢業,正值“七七”盧溝橋事變,廣州也陷入了火光血海。他和許多難民一樣,涌向了香港,并在香港創辦了一所夜大學,叫“南國新中醫學院”。1939年,在香港南昌街芝蘭堂坐堂應診的父親鄧夢覺病逝,鄧鐵濤接替了父親的位置。沒多久,他與香港樹仁中學女教師林玉芹結婚。
太平洋戰爭爆發后,鄧鐵濤回到了廣州,繼續懸壺濟世。
鄧鐵濤說,歷代名醫,都是能救急扶危,“劈得開大柴節”才稱得上名醫。從醫60多年,“大醫精誠”是對他人生精神風貌的概括。在他從醫生涯中,許多絕癥和難癥在他手中不再是不可逾越的。同時,鄧鐵濤極其重視名醫的培養,期望通過各種途徑,培養大批臨床型的名中醫,使中華文化瑰寶中醫藥事業得以繼承和創新,成為世界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2年末,一種世界首次發現的烈性傳染病突然襲擊廣東,佛山、中山、河源相繼發現了類似病人。這種后來被定名為“非典型性肺炎”的疫病發生之初,沒有誰敢去請這個87歲高齡的鄧老到傳染區會診,沒有誰敢去給他老人家下達任務。后來,國家科技部中醫藥科技情報所所長賈謙等為抗擊“非典”,到廣州中醫藥大學調查研究,訪問鄧老:中醫能否治療非典?中醫對非典的診治有什么看法?訪問后建議鄧老趕快寫文章,以便全國中醫介入抗擊“非典”時參考。鄧老第二天便執筆寫完重要的部分,又授意其學術繼承人邱仕君教授接著把文章寫完。
2003年5月23日,世界衛生組織取消對粵港兩地的旅游警告,“抗非”風暴過去了,6月19日,廣東省抗擊“非典”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隆重舉行,省中醫院榮膺“抗擊‘非典’模范單位”稱號。
這一天中午,省中醫院擺慶功宴,宴請二等功以上的醫護人員。鄧鐵濤應邀出席了,并激動地發言:“我十分高興,在抗擊‘非典’中,我們中醫藥界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事實證明了我省中醫在抗‘非典’中,不僅揚威粵港,還名傳世界。全世界抗‘非典’只用西醫一個拳頭,唯獨中國,有中醫的另一個拳頭出擊。中醫院‘抗非’的成績,又一次證明我們實行中醫大溫課和名師帶徒的育人工程的效應。而西醫在救治‘非典’病人中,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醫院不僅要表揚中醫,也要表揚西醫,以后,鄧鐵濤基金,也獎勵省中醫院的優秀西醫。”
慶功大會之后,鄧老出席廣東省科技界、學術界攻關會議,繼續呼吁重視中醫藥抗“非典”的重要作用,建議組織大型協作攻關。
對于這位在“非典”時期以特殊的方式投入戰斗,做出非常貢獻的老人,廣東中醫界不會忘記,全國中醫界也不會忘記。中華中醫藥學會授予鄧鐵濤教授“中醫藥‘抗擊’非典特殊貢獻獎”;2003年7月18日,中國科協授予他“全國防止‘非典’優秀工作者”稱號。